137668995381
“超级物种”艰难生存
突然宣告退休时,侯毅或许会回想起九年前从京东加入阿里时的意气风发,那是盒马诞生的时刻,也是侯毅新梦想的开始。
那是2015年,国内互联网还在如火如荼地高速发展,新零售正处于风口,永辉和物美扎堆上线永辉生活APP、多点平台,超市线上点单和线下配送的模式也不断升温。
那一年,侯毅离开京东,带着新零售的构想加入阿里,彼时的阿里对新零售充满憧憬,并跃跃欲试,于是便有了盒马这个生鲜O2O项目。
盒马项目备受阿里重视,被看作阿里的“1号工程”,还被称为“O2O超级物种”。
这是侯毅熟悉的领域,他2009年进入京东,先后担任京东物流的首席物流规划师及O2O事业部总裁,曾操盘了京东O2O业务。
更早以前,侯毅就在上海创立过房地产中介公司和自助火锅店,并在上海一家本土便利店担任过供应链负责人,对实体零售业务非常熟悉。
创立之初,盒马发展很快,2016年便开出第一家上海门店,并在一年半后实现盈利。马云和阿里集团原CEO张勇此前多次给盒马站台,并在2017年时亲临门店走访。
作为阿里乃至整个行业的新零售样板工程,盒马也获得了阿里长期的资源扶持。有消息称,盒马创业至今,阿里至少投入了上百亿元。
盒马也在九年时间里,从一个阿里内部的创业项目,成长为一家年销售额超过550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门店超过360家的全国生鲜连锁品牌,而且大部分交易额都来自线上订单。
但快速发展的同时,盒马持续亏损,一直没有实现全年整体盈利,这也是横在盒马头顶的一把利剑,直接导致了盒马后来的悲情命运。
实际上,侯毅早年意识到了盈利的问题,并自2021年起就开始踩刹车,降成本,自2022年起,盒马不再招聘新员工,并进一步压缩经营成本。
比如盒马让IT工程师团队从南京搬至武汉,研发成本压缩一半;同时裁撤了不少门店的保安和保洁;还将门店中台、地方采购、运营职能收归总部;甚至把原来的包装纸盒都换成了塑料袋。
这些措施使得盒马2022年的经营成本降低了5%,门店员工也减少了不少,因此在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连续两季度实现了盈利。
不过,虽然盒马在2022年到2023年提升了运营效率,同店销售有所增长,亏损也有所减少,但整体盈利仍是一大难题。
盈利欠佳的盒马2022年曾尝试以100亿美元估值寻求融资,而且此后估值多次打折,但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融资愿望。
之后阿里计划让盒马单独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发展盒马。2023年5月,阿里集团董事会批准菜鸟、阿里云和盒马上市计划,其中盒马计划在5至6个月内上市,外界传闻其估值达到60亿至100亿美元。
但半年后,盒马上市计划搁浅,业内认为,主要因市场对消费类企业普遍给的估值较低,不符合预期。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包括盒马、大润发、银泰在内的阿里实体零售业务多次传出将被出售的消息。
3月6日,“盒马被曝清货关店”的消息上了热搜,盒马当时回应称,今年上半年盒马鲜生正常进行尾部门店汰换,在全国范围内关闭6到7家门店,仍有超过360家门店正常运行。
与此同时,随着竞争加剧,盒马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显现。
比如有家盒马榴莲千层供应商日前就向媒体爆料称,其被盒马以产品不合格为由取消订单、强行退货、拖欠货款甚至扣款,该供应商目前正与盒马对簿公堂。
-02-
盒马将何去何从?
一级市场融资没有结果,单独上市的计划延后,加上盈利能力不足,阿里如今又在强调降本增效,在此情形下,卖掉盒马成为出路之一。
早在2023年12月,就有关于盒马可能被出售的消息传出,盒马当时辟谣了;今年2月,相似的传闻又起,盒马发言人再次予以否认。
3月17日,又有传闻称,阿里将把大润发和盒马卖给中粮集团,大润发预估约100亿元,盒马预估约200亿元,盒马再次否认了这一传闻。
但就在否认传闻的第二天,盒马突然换帅,这让外界更猜测,盒马被卖的可能性加大。
事实上,阿里想处置盒马的愿意非常明显。比如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中,阿里披露,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银泰等业务的“所有其他”实现营收470.23亿元,同比下滑7%;该部分净亏损31.72亿元,同比扩大87%。
阿里还在财报中直白地提到,“如果四季度剔除高鑫零售、盒马及银泰这类有实体零售运营的业务,阿里不管是收入还是经调整 EBITA 率都会有更好的表现”。
这就相当于,阿里公开对外表示,是实体零售业务拖了阿里业绩的后腿。
蔡崇信的一番表态似乎也透露出要退出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的意愿,“阿里资产负债表上仍有许多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些并非核心业务,若退出也是合理做法,但考虑到当前有挑战的市场情况,尚需时间实现。”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