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668995381
此前,国务院曾发布两版“国十条”,分别为2006年发布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时隔十年后,国务院再度发布新版保险业 “国十条”,有何立意与差异?
新版“国十条”再次以 “顶层设计”的方式为保险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大叙事。上海市保险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在解读中提出,强调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与必由之路,对于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金融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谈及差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向蓝鲸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在于新版“国十条”强化了保险业发展的服务理念,应当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经济,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最终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另一方面则是强调了通过提升产品定价精准性、提高数智化水平和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来增强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有利于更充分、有效、持续地发挥保险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区别于2014年内容,新版“国十条”并未提出量化性的目标,而是划定了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两个重要时间点,凸显向价值和效益为中心的思路转向: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务持续改善、资产配置稳健均衡、偿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内控健全有效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框架。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监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
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监管科学有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
巨灾保险路径明确: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丰富保障形式
“服务优先”理念,贯彻体现于新版“国十条”关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之中。相较前两版“国十条”以较大篇幅叙述各险种的发展目标和各门类的作用发挥,许闲提出,新版“国十条”进一步“跳出行业视角”,从更大格局审视行业的目标和机遇,将主要作用对象提炼归纳为“服务民生保障”和“服务实体经济”两类,体现出对于保险业职能的精准认识,也彰显出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紧密关联与深度对接。
围绕保障民生,新版“国十条”将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放于首位。
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关于推进巨灾保险发展的呼声愈响。据了解,我国巨灾风险具有“复杂、多发、集中”的特点,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建立多层次巨灾保障体系,完善多元风险分散机制成为应对关键。
尽管巨灾保险已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承担重要责任,但与实际损失体量,以及国外巨灾保险承担赔偿占比进行对比来看,仍有较大的缺口。
“巨灾保险是灾害治理的有效机制,但巨灾保险制度不能等同于巨灾保险险种”,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分析指出,“必须改变以往形成的思维定势,将巨灾保险视为特定制度安排而不是限定为一个或一类保险险种;需要在分区域分灾种分情势的条件下,采取独立险种、附加险种、将巨灾风险融入相关险种,以及采取保险与非保险方式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精准施治。”
新版“国十条”中详细明确: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巨灾保险保障机制。拓展巨灾保险保障范围。扩大综合巨灾保险试点。研发运用巨灾风险模型。研究探索巨灾债券。合理运用再保险分散风险。发展气候保险。健全保险应急服务机制,改进风险减量服务,支持防灾减灾救灾。
拓展养老保险、健康保险领域增量市场
人身险方面,《意见》以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为重要方向之一,提出包括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鼓励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支持养老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推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丰富与银发经济相适应的保险产品、服务和保险资金支持方式等内容。
其中,如针对个人养老金领域,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向蓝鲸新闻记者分析,首先,发挥养老保险产品能够提供长期确定性保障的优势,促进养老财富积累。其次,推动生命年金化领取,发挥保险分散长寿风险的独特作用。保险业应充分发挥在生命表、精算方面的优势,以及过去在提供年金化领取服务方面积累的经验,在养老金领取环节积极发挥作用。最后,养老保险与服务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保险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发展战略等,审慎选择参与养老服务的商业模式,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
再如新版“国十条”中所提出,在健康险领域,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丰富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形式,推动就医费用快速结算。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保障范围。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持续做好大病保险服务保障。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鼓励面向老年人、慢病患者等群体提供保险产品。试行区域保险药械目录。探索建立第三方服务机构“黑名单”制度。
“中国约有4亿带病人群,其医疗费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