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668995381
(1)新零售企业收入情况分析
传统零售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日用百货、服装、电器、家居等几个传统零售板块。
而新零售商超的收入来源除了以上的传统零售方面更增加了服务业的收入。
因自营等模式的出现及消费者导向的市场环境,新零售企业由单纯的零售中介转变为包含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服务业收入应成为其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总的来说服务业收入在新零售企业收入的占比还较低。
(2)新零售企业成本情况分析
在运营成本方面,新零售企业相较于传统线下零售企业能够节约一定的成本,比如建店费用、相关租金、采购与库存成本、中间费用、管理成本、水电费和驻店销售人员工资等。
但与此同时,新零售企业也增加了外部和内部的后勤成本,即建设物流中心的成本及相应的运营、运输成本;
除此之外,新零售企业需要强大的科技技术作为支撑,无论是APP的上线开发,还是线下实体店的智能化改造,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根据最新数据及其相关研究,对于偏电商型的新零售企业,经过了最初几年的电商迅猛发展,其线上的流量红利已经逐渐见顶。
但是从新零售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其收益逐渐向好且增速较快,前期较高的成本作为新零售企业前期发展的投入。
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分摊并较快的被覆盖,不能因为新零售企业在适应与发展期间的较高成本投入而否定它的优势。
(3)新零售企业盈利情况分析
统计了2020年五家上市零售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相关数据,数据显示,除永辉超市与重庆百货外,其余三家零售企业净利润呈现负增长或0增长。
其原因除了实体零售正处于转型期、瓶颈期,还有新冠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传统零售行业在2020年盈利遭受重挫;
永辉超市由于近几年较早布局新零售业态,且其新零售转型规模大、成熟度高。
在本次疫情影响下其布局完善的线上渠道与供应链体系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实现了14.71%的净利润增长率,甚至高于去年增长率;
而重庆百货在疫情重挫下以其新零售的盈利模式仍然实现了近5%的净利润增长率。
而其营业收入的下降原因,公司自称是2020年开始执行新收入准则与疫情影响的结果。
(一)重庆百货公司简介
重庆百货全称“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0年,是重庆市成立最早的一家老牌国有商业企业,于1996年完成股份制改制成为商业上市公司。
当前重庆百货的主要业态为百货、超市、电器、汽贸,公司旗下共拥有重百、新世纪百货、商社电器三大著名商业品牌。
门店网点主要覆盖重庆、四川、贵州和湖北等地,截止2020年其门店数量达到309个,经营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在2020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排名15。
根据重庆百货2020年年报显示,截止2020年底,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8.08亿元,同比减少38.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合并净利润为9.85亿元,同比增长4.91%。
现公司业态主要为百货、超市、电器、汽贸,以百货和超市业态为主;
经营模式为经销、代销、联营和租赁,以经销和联营方式为主。
(二)重庆百货股权分布
2020年4月2日,重庆百货长达几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终于成功,在重庆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其控股股东重庆百货商社引入两名战略投资者:
天津物美和步步高零售。
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后,商社集团的股权结构为重庆市国资委持股45%、天津物美持股45%、步步高零售持股10%。
商社集团的注册资本增资后为187,757.9111万元。
早在2016年10月,重庆百货就拟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进行混改,但历经两次动议筹划均被搁置。
最终,于2018年最后一次启动混改程序并于2020年引入物美和步步高混改成功。
(一)传统时期重庆百货盈利模式
国内传统零售企业大致有两种盈利来源:
一种是传统的以赚取进销差价为利润来源,另一种是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用。
相较于盈利比重更依赖于进销差价还是供应商费用,零售商的盈利模式可大致划分为两种:沃尔玛(供应链模式)和家乐福(通道费模式)。
重庆百货采用的是“进销差价+通道费”的偏家乐福模式,这也是同一时期国内其他传统零售企业普遍所采用的盈利模式。
这种盈利模式的特点是商品进销差价通常不足以弥补经营成本费用,占比过高的通道费使得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较紧张。
同时期,有部分零售企业开始寻求转型,比如永辉超市,逐步开始采用沃尔玛的强供应链与低通道费模式。
通过优化整合供应链环节,降低中间环节成本,使得主营业务的商品毛利上升,从而降低通道费的占比。
这种盈利模式虽然需要企业耗费大量精力与财力进行前期投入、整合优化供应链。
但其优点在于商品价格低,可以实行薄利多销战略,同时较低的通道费使得零供关系比较和谐。
(二)新零售时期重庆百货盈利模式
新零售的影响渗透到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具体到重庆百货,新零售对重庆百货最重要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科技赋能,新兴科学技术改善了重庆百货的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了顾客的购物体验,同时增强了对供应商的服务能力;
第二个是零售业态形式的变化,重庆百货的百货、超市、电器和汽贸业态都结合了新零售下消费环境的特点。
从销售方式、销售渠道、门店分布等方面开展新零售战略布局。
近年重庆百货一直面对着新零售下零售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业绩下滑压力,也一直尝试向新零售转型。
曾在2015年发展线上app“世纪购”以争取线上销售份额,但世纪购的流量效应并不显著,本次“触网”以失败告终。
直到2019年,重庆百货才在新零售转型之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线上无接触购物需求大规模爆发,重庆百货抓住时机、以混改为契机,全力布局新零售业态、开展全渠道营销。
在2019年及2020年行业业绩普遍疲软的形势下实现了可喜的正增长,并且实现了数字化的初始布局。
新零售盈利模式的表现形式和重庆百货当前的发展布局来看,重庆百货已经在以下几个模式布局新零售:
一是社交零售模式,以“微商城+抖音+微信直播+社群营销”多渠道开展线上业务,从单纯购物的体验延展出社交功能;
二是新零售共享模式,超市业态入驻多点,利用多点积累的平台用户流量吸引销售增长,为数智化变革奠定基础,多点也借助深耕重庆领域的重百客户源打入西南片区市场,零售商与平台实现双赢;
三是铺垫智能化场景化零售业态模式,当前重庆百货正在实行全面数字化零售的转型。
在传统实体板块的基础上,实现交易、商品、会员、支付、客流全方位的数字化。
进而以大数据为支撑发展体验式百货、主题百货、类购物中心。
在此过程中对传统的零售模式及场景进行改造,优化商品从供应商传递到消费者的流通链条,将人与商品更高效地匹配,为顾客提供更精细和私有化的服务。
以此为目标,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交易数字化、会员数字化,正对部分重点品类进行商品精细化管理。
但是,重庆百货盈利模式的描述并不足以形成深入的了解,考虑到设计企业的盈利模式实质上就是对已有资源的重构与优化配置。
因此盈利模式不仅直接反映在财务绩效,还呈现在企业运营的各个切面。
因此采用“盈利模式四要素+企业收入、成本、利润构成分析+三大能力财务指标分析”的盈利模式分析框架,从多角度评价重庆百货新零售盈利模式的优劣。
发现其面向新零售转型中的盈利模式实践优点与不足,从而加以改进与完善,同时为其他区域性传统实体零售企业转型提供借鉴参考。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